股票帐户如何开通购买创业板-每日一股推荐老师-【东方资本】,股票做t多少差价才不亏,配资炒股软件下载安装,目前股票推荐指数是多少啊

blog-img3
沙特:我太難了

沙特那么有錢,為什么不治理沙漠?

你根本想象不到,沙特為了治理沙漠有多拼,可拼來拼去,最后絕望的發(fā)現(xiàn),自家沙漠的面積越來越大,綠洲越來越少。

 

提起沙特,相信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,這是一個靠著石油走上人生巔峰的國家。

全世界24%的原油都在沙特,多年來石油產(chǎn)量穩(wěn)居世界首位,“家里有礦”說的就是它。僅2016年一年,沙特的石油出口收入達到了1362億美元,是第二名俄羅斯的兩倍。

世界給你開了一扇門,就會給你關(guān)上一扇窗。用這句話來形容沙特再合適不過了。

沙特的國土面積為215萬平方公里,國土面積不小,在全球范圍內(nèi)能排進前15名,但大部分的地區(qū)都是沙漠和貧瘠的荒漠。雖然“富得流油”,但遍地黃沙確實是一件糟心事。

那么問題來了,既然沙特這么有錢,為什么不治理下沙漠呢?

 

沙特真的很有錢么?

在沙特,就算是一個普通的清潔工,月薪都能達到上萬美元,那些沙特王子啥的更別說了,每月的零花錢就能達到幾百萬美元。

沙特很有錢,只不過是一種表面現(xiàn)象,根據(jù)2020年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它的GDP連韓國的一半都比不上。

真實上的沙特,其實是一個貧富差距巨大的國家,全國3000多萬人口,將近三分之一生活在貧困線以下。沙特的石油資源只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,也就是咱們常說的沙特王室。

沙特每年賣出的石油收入,超過80%流入到王室手中,他們的總資產(chǎn)高達1.4萬億美元,相當于16個英國王室。

1%的人,卻掌握了沙特90%的財富,與其說沙特有錢,實際上是沙特王室有錢。

沙特王室這么有錢,為啥不把沙漠治理一下

想要治理沙漠不是隨便說說就可以的,這是一項浩大、復雜、長期的工程。古人曾經(jīng)說過:要做大事,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缺一不可。

在我看來,沙特想要治理沙漠,這三者都不具備。

1、缺天時

是否存在沙漠,只有一個原因:即雨水少。

沙特屬于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,這里的氣溫高,有著世界“極熱”之稱。別看沙特三面環(huán)海,這片區(qū)域常年處于副熱帶高壓和信風的控制下,盛行熱帶大陸氣團,濕潤的海風根本吹不進來,全年沒什么雨水。

沙特去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,而且變化很大,有時候還會出現(xiàn)多年無雨的情況,再加上日照強烈,蒸發(fā)旺盛,更加劇了這片地區(qū)的干燥性。

2、缺地利

縱觀沙特整個境內(nèi),根本沒有一條像樣的河流或湖泊。這也是沒辦法的事,畢竟全年幾乎不下雨,無法匯集水源,就算是費盡心思弄個水庫蓄點水,在干旱的氣候環(huán)境下,也會很快的蒸發(fā)殆盡。

除此之外,沙漠的流動性也是一大難題沙特境內(nèi)的魯卜哈利沙漠,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大的沙漠。沙漠的流動性主要還是由季風引起,最大風力可達10-12級,強大的風力卷起大量浮沙,形成風沙流,不斷改變地表面貌。

試想一下,在長期缺水和風沙的侵襲下,那些為了治理沙漠而種下的植物,根本沒有存活的可能。

3、缺人和

前文說過,沙特是個貧富巨大的國家,整個國家的失業(yè)率高達70%,1000多萬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。雖然貧困人口挺多,但架不住沙特的福利好。

雖然沙特本土居民能夠享受各種福利補貼,但長此以往下去,就會給他們造成一種惡性循環(huán),就是缺乏努力工作的積極性。說白了就是福利太好,把人都養(yǎng)懶了。

這背后反應的,是沙特嚴重缺乏人力的社會現(xiàn)象,沙漠治理工程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力,就算是挖個水渠,也得有人來操作機器不是。

沙特為了治理沙漠,曾做過很大的努力

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,沙特憑借石油一躍躋身“富國”行列,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。兜里有錢了,沙特就琢磨把沙漠治理一下,最起碼也得開發(fā)出幾塊良田,能保證糧食自給自足。

1、海水淡化

海水淡化是水來源最為豐富且持續(xù)的方式,然而由于能耗極高,所以海水淡化需要大量資金與技術(shù),不過坐擁全世界最高石油產(chǎn)量的沙特可不差錢,缺的是技術(shù)。

沙特每年投入數(shù)百億美元,從其它國家引進海水淡化成熟的設備和技術(shù),以此作為日后國產(chǎn)化海水淡化廠的藍本,并開設海水淡化培訓中心,培訓自己的海水淡化工程師。

目前,沙特是世界最大海水淡化國,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0%。

別看沙特從海水中提煉出的淡水挺多,這些淡水資源,首先要保證的是居民用水,其次是工業(yè)、農(nóng)業(yè)方面的用水,想要用海水淡化來治理沙漠無異于杯水車薪。

 

2、開采地下水

 

 

沙特在開鑿深井方面有悠久的歷史,早在1930年便在利雅得開鑿了深達1200多米的井,從此便在全國各地開始了“深挖井”的運動。

已成沙漠的土地只要有水,撒上一定比例的土與砂巖并混合,同時種植上耐旱的植物,時間長了沙漠就能被重塑為良田。從1970年開始,沙特全國可耕地面積有了大幅的提高,一個個直徑1000米的“麥田怪圈”出現(xiàn)在沙漠當中。

這種方法只能“解一時之渴”,大部分的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,地下水位的下降引起了海水的入侵與地面沉降。

沙特大量開采不可更新的地下水來治理沙漠是一種不可持續(xù)的做法,這種“竭澤而漁”的發(fā)展方式讓土地加速鹽堿化,許多治理好的綠地重新變?yōu)樯衬?/p>

說在最后

沙特的小麥產(chǎn)量從1970年代的20多萬噸,陡增至1990年代的450多萬噸,不但完成了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,還有160萬噸可供出口,讓沙特一度成為了小麥第六大出口國。

從這個數(shù)據(jù)中就能看出沙特治理沙漠的卓越成效。對于一個沙漠國家來講,屬實不易。

不能說沙特沒有治理沙漠,他們也曾努力過,但這個國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,要風沒風,要雨無雨,只能說它太難了。